十年传承与探索:Quanta 650FEG电镜与内蒙古工业大学分析测试室的特色管理典范之旅
历经岁月,Magellen/Verios传承低压扫描电镜经典:上海硅酸盐所分析测试中心探寻之旅
JEOL JMS-S3000 MALDI-TOF 雷射辅助基质离子螺旋飞行质谱仪
飞行时间(Time of Flight, TOF)质谱仪的原理:由离子源产生的离子经加速后进入无场漂移管,并以恒定速度飞向离子
『编者加注:飞行时间(Time of Flight, TOF)质谱仪的原理:由离子源产生的离子经加速后进入无场漂移管,以恒定的速度飞向离子接收器;离子到达接收器所用的飞行时间和离子的质荷比(m/z)相关;经过测量各种离子到达飞行管的飞行时间,就能够获得离子的m/z值。飞行时间质谱仪具有可检测分子量范围大、扫描速度快、仪器结构相对比较简单等优点。』
第一次见到周振博士是2008年9月26日在嘉兴召开的第六届分析仪器发展与创新论坛暨第一届中国科学仪器南湖论坛上,他在“国产质谱研发与产业化”的会议上做了题为“飞行时间质谱的研制”的报告,给与会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周振博士从事质谱仪器的研究十几年,目前担任上海大学研究员。在德国吉森大学读物理学博士期间,得到了无网反射飞行时间检测器发明人H. Wollnik教授和垂直引入式飞行时间检测器发明人A. Dodonov教授的指导,并于2000年成功研制了分辨率达20000的高分辨垂直引入式飞行时间质谱仪,技术指标为当时国际同类仪器的顶配水平。2000年开始,周振博士往返于欧美与中国,与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希望把这一技术在中国实现产业化。上海大学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周振研究员
2004年周振博士全职回国,创办了广州禾信分析仪器有限公司,开展飞行时间质谱仪的开发和产业化工作,同时被聘为中科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的研究员,潜心于飞行时间质谱分析器的研究,2006年研制成功国内首台分辨率达10000的大气压基体辅助激光解析离子源高分辨飞行时间质谱仪,获得了2008年度广东省科学技术一等奖;2007年完成小型化的分辨率达2000的飞行时间质谱分析器;取得了3项国家发明专利。现主持国家863项目、广东省科技攻关重点项目和粤港关键领域重点突破项目等。
Instrument:周老师,您好!很谢谢您接受仪器信息网的采访。据了解,您在质谱仪有关技术方面做了很多工作,涉及离子源、真空接口、以及质谱整机的系统化等,请您给介绍一下相关情况。
:从1991年我就慢慢的开始从事质谱仪方面的研究了,硕士毕业论的是电子轰击源扇形磁式质谱仪的研究,博士毕业论文是做辉光放电飞行时间质谱仪器和电喷雾飞行时间质谱仪器的研究,一直以来都是在做整机工作。质谱的核心部件是离子源和质量分析器;在我所做的工作中,涉及扇形磁式质谱仪、飞行时间质谱仪、Penning(超导)离子阱等质量分析器,研制过辉光放电离子源(GD)、电子轰击源(EI)、电喷雾(ESI)、大气压基体辅助激光解析离子源(APMALDI)、气溶胶电离(A-TOFMS)等离子源,并还有与质谱相关的四极杆真空接口等重要电子离子光学部件。
目前,我主要的研究方向是“垂直引入式飞行时间质谱分析器的理论和实践”,同俄罗斯质谱研发科学家从始至终保持着紧密的合作伙伴关系。这里要强调的一点是我们目前只专心做飞行时间质谱仪及其相关设备;科学仪器研发是多学科的高度集成,尤其是质谱仪器,它的一个离子源、一个质量检测器、甚至一个零部件就够一个人钻研一辈子,希望我们尽快能把这个分析器做好,做精。
Instrument:请您介绍一下2001-2004年期间您在德国重离子加速中心和美国阿岗国家实验室所做的一些工作。
周振研究员:我在这两个实验室的主要工作包括:射频四极杆离子传输器和分子离子反应器、高分辨飞行时间质谱分析器、Canadian Penning Trap(CPT)等。
周振研究员与俄罗斯科学家垂直引入式飞行时间检测器发明人A. Dodonov教授一起在吉森大学调试仪器
研制多台高分辨飞行时间质谱仪,用于德国重离子加速中心、俄罗斯科学院和美国橡树岭国家实验室等单位;参与了在天体物理中具有重大意义的64
Mg等同位素的质量精确测量(世界首次的质量直接测量);参与研制了一种新型四极杆分子离子反应器,可用于蛋白质,多肽的氨基酸序列测试;与美国橡树岭国家实验室合作制成首个负离子冷却装置,此装置能将高达40keV能量的负离子束相空间减少10倍以上,以提高离子传输效率。
在美国Argonne国家实验室庆贺CPT小组在国际上第一次完成22Mg精确质量测量科学研究的确需要很好的配套服务,像德国吉森大学物理研究所这样的科研机构,有很强的电子和机械队伍,有好的想法很容易付诸实施,我们在这方面落后的太多了。
Instrument:请您谈谈飞行时间质谱在质谱家族中的地位及其发展前途?与四级杆质谱相比,飞行时间质谱有哪些自己的特点?
周振研究员:飞行时间(TOF)和四级杆(Q)都是很重要的质量分析器。第一台飞行时间质谱仪的发明要早于四级杆质谱仪。但由于当时基础技术不过关,比如快电子和大面积的离子探测器技术等,导致飞行时间质谱的总体性能指标一直停留在一个很低的水平,而四极杆一出现就达到了一个较高的水平,所以目前四级杆用的比较多有一定的历史原因。近些年来,随技术的持续不断的发展,TOF有了较大的技术进步和市场增长。特别是当涉及高检测速度和大分子量、高精度方面的测定,首选是TOF。当然,四极杆技术进步也很快,其分辨率和质量上限都在提高。比如串级四极杆定量能力强、检测限很好。串级四极杆一般由三个四极杆相串连,各个四极杆起不同的作用,比如过滤噪声、产生子离子等功能。串级四极杆是实验室仪器,十分娇贵、复杂,对操作人员素质要求比较高,且价格都在200万元以上。
与普通单极四极杆相比,TOF在定量、检测限方面基本相当, TOF在一些行业应用领域,如一般的气体检测需求,已经完全能达到要求。如果从国产化的角度看,实现核心技术完全国产化,价格实惠公道,维护方便,将更易于普及。针对在工业质谱领域的应用,我通过你自己的理解,把Q与TOF的性能指标和生产难度大概作一下对比,如表1和表2所示:
Instrument:目前,飞行时间质谱的具体应用领域有哪些?您所研制的飞行时间质谱的应用定位方面又是如何规划的?
目前我们做的仪器还不能与国外进口仪器竞争,因此主要是定位在中低端应用客户,比如工业应用。我们拟先完成气体实时在线监测仪的产业化,应用于环保和工业领域,获得一定经验后再做气相色谱的检测器,最后再考虑与MALDI、ESI等离子源联用,做高端应用的质谱仪器。
另外,在防恐、军事等方面的应用将是一个重点,由于进口的限制问题,只能靠自主研发,希望我们也能在这方面为国家做些贡献。
Instrument:请谈谈广州禾信分析仪器有限公司的成立背景、以及目前发展情况?
周振研究员:质谱仪的应用场景范围非常广,涉及食品、环境、人类健康、药物、国家安全、和其他与分析测试相关的领域,而我们的祖国的中高端质谱完全依赖进口。我们掌握了TOF的核心技术,在这样的形势与背景下,我们的目的非常明确:质谱仪器,非做不可;并且依据自己的优势,目前只做飞行时间质谱仪器,并一定要把它做好。
广州禾信分析仪器有限企业成立至今,投入了大量的研发经费,承担了国家、广东省、广州市、广州开发区的一些重大科研项目。近期即将获得一些风险投资,这将为公司的发展增添更强大的动力。公司的定位是飞行时间质谱分析器及有关技术开发和生产的专业公司,目前有研发人员15人,配合生产的人员10多人。
在市场方面,公司目前的定位是针对专业市场、中低端用户做市场,不与国际成熟产品竞争,尽量不与国内其他同行竞争。计划用1年的时间,实现产品投放市场;几年后达到批量销售的目标;同时与相关同行广泛合作,实现共赢。
:资金缺乏是我们所面临的最严重的问题,前面也提到过,很多投资企业或投资人根本就不知道质谱为何物。另外,作为一个新的企业,从国家层面上申请经费也有一定困难。相关专家曾经到我们公司来调研,认为有研制大型仪器的条件和经验,因此得到了广东省政府的支持。现在我们只可以埋头苦干,要用事实来证明我们是有能力做成这件事情的。在人员方面面临的问题也很大,尤其是目前国内能从事质谱研究的专业人才奇缺,完全要靠自己培养。在仪器设计和精加工方面,能满足规定的要求的人员也非常缺乏。国内基础工业相对落后,导致在电子、机械零配件选用方面还不能完全满足设计的基本要求,需要花大量的时间做筛选工作。有关人员还没有深刻意识到精密分析仪器的生产制造其质量控制的重要性,这方面的工作,不单单是靠钱就能解决的,需要花时间进行团队培养。
比如,虽然我曾在实验室成功研制出了20000以上高分辨率的飞行时间检测器,但是我们目前主推样机的分辨率定位是2000。其根本原因,一方面高性能的TOFMS需要的成本更高,产业化过程中要投入大量的资金,我们还不具备与国际高端仪器面对面竞争的实力;另一方面我们所定位的专业市场,对性能指标的要求不是很高,而高端的产品还有待其他条件的进一步成熟。
飞行时间质谱仪器属于大型仪器,技术上的高端仪器,涉及多方面的理论、专业方面技术以及复杂的工艺细节等,需要丰富的整机研制经验,只能说我选择了一个做高难度产品的道路。我想质谱仪的技术上的含金量高应该是我们的祖国始终没实现有冲击力产品的一个主要原因。
:国内少数分析仪器企业做的不错,但是更多的企业首先面临的问题是如何生存。在我们目前还很弱小的情况下,想成为能生产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产品的企业,只能踏踏实实一步一步地走,认认真真一个一个地出每一个产品,深入研究相关行业需求,或直接走专用仪器的路线,避免与跨国公司的直接竞争。
另外,国家对分析仪器企业的要求最好与别的行业区别对待。比如科学技术创新方面,分析仪器企业属于高科技企业,就我们现在的水平,大部分的仪器能够消化吸收国外先进的技术就算是很好了,慎提世界首创、国际一流等指标。我个人觉得我们目前即使有什么创新,可能也只是在枝节上的,因为在质谱领域,大的革新几乎都是能够得到诺贝尔奖的。不能盲目冒进,只能一点点攻关。国家在研发、采购政策能方面加以支持也很重要,因为我们与国外公司相比太弱小了,竞争管理机制也不完善。
当然,在总体上,我们是乐观的,我们面对的市场很大。“千人千山千担柴”,一个人不可能把所有的事情都做完,也别担心别人可能在做同样的事,发展好自己的团队最重要。
周振研究员:首先,要大力培养仪器人才。我们的祖国的科学仪器要想得到更好的发展,系统地培养科学仪器研发人才至关重要,而且我们现在比西方其他几个国家已经晚了很多年了。早在80年代,天津大学和厦门大学就已经建立起了分析仪器专业,由于种种原因现在都已经不一样了。我想尽自己的能力,从质谱仪器入手,着手做多元化的分析仪器后备人才的培养工作。
我们正与上海大学一起建立紧密的产学研用合作伙伴关系,以上海大学作为新技术、新应用的研发平台,为解决国民经济中的重大问题提供理论和技术基础,培养专业人才。如果进一步能在上海大学重新开启分析仪器学科,那么意义更加重大,具体事宜正在筹划之中。
其次,作为一个企业要千方百计地吸引并留住人才。我们辛辛苦苦培养的优秀人才学成之后到外企工作去了,有关部门也早已意识到这样的一个问题。希望可以采取灵活的措施,提供宽松的科研环境,鼓励这些优秀的人才回国创业。
采访即将结束时,周振研究员向我们表示,要特别感谢傅家谟院士。当年参加广州留学生交流会的初次见面,傅家谟院士就给予他足够的信任与厚望,“两天内就决定了一个大型仪器的开发”,直接促成了广东省第一台飞行时间质谱仪器的研制成功,“也使我义无反顾地回国创业。同时也十分感谢863、广东省科技厅和广州市科技局开放、创新的态度”。
质谱仪已经深入地渗透到了各行各业,成为保障人类健康、促进环境安全,以及探索未知世界不可或缺的工具,其重要性已得到了广泛认同。但我国的质谱仪一直存在核心技术不足、“空心化”现象,国内逐年扩大的质谱仪市场一直被国外公司垄断。面对我们国家的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需求,迫切地需要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质谱仪器。
赞赏上一篇“把需要工作的人变成工作需要的人”——专访安捷伦科技有限公司用户培训部
基金委聚焦类器官技术浪潮!全日程公布13位嘉宾云聚类器官与器官新品技术网络研讨会
1000万!井冈山农业科技园食品研发仪器设施和农机研发仪器设施采购项目
1570万!安捷伦、Waters等中标成都海关技术中心2024年液相色谱串联质谱仪采购项目
“把需要工作的人变成工作需要的人”——专访安捷伦科技有限公司用户培训部
国产TOC分析仪之路任重道远——访烟台大学环保仪器研究所总工徐滋秋教授
瞄准热点应用追求稳步发展——访美国瓦里安公司董事长、全球总裁兼首席执行官GarryRogerson先生
欧美克十余年快速的提升的原因探析——访珠海欧美克科技有限公司张福根董事长
二百年光学底蕴整合孕育新发展——访HORIBAJobinYvonS.A.S.公司高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