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5日,我院2024年河南省科技攻关项目——《焦作市不同水碘地区居民碘营养状况与Graves病发病机制相关性研究》启动会顺利举行。
10月25日,河南理工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焦作市第二人民医院在外科楼一楼学术报告厅举行2024年河南省科技攻关项目《焦作市不同水碘地区居民碘营养状况与Graves病发病机制相关性研究》启动会。
本次会议邀请到河南理工大学医学院院长王振辉,河南理工大学学术委员会秘书处主任兼科技处副处长张宝庆,焦作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地病科科长许小利、河南理工大学医学院侯保华博士和焦作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公共医学卫生服务中心周琳菲研究员进行现场指导交流。河南理工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焦作市第二人民医院仝峰副院长出席会议并致辞。科研与学科建设部主任南家林主持会议,出席会议的还有疾病预防控制科科长李晶晶,内分泌一区副主任刘曙艳等,一附院各科研团队50余名医护人员参会。
仝峰副院长致辞,他首先代表一附院全体同仁向莅临我院交流与指导的各位领导和专家这样认为诚挚欢迎。他表示,本次项目在我院成功启动,不仅是对我院科研工作的极大鼓舞,更是推动我院乃至焦作市医疗卫生事业防病治病迈向新高度的重要契机。一附院作为本地区医疗服务的核心力量,始终秉持“以患者为中心,以科技为引领”的发展理念,致力于提升医疗服务的品质,加强医学科学研究,培养高素质医学人才。近年来,医院的科技投入逐年增加,学科建设日益加强,综合服务能力和医学科研水平明显提升,围绕重要课题持续攻关。未来,医院将继续健全科研布局,整合优化医学研究资源,实现基础医学、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公共卫生等重要医学学科领域全覆盖。相信通过此次交流,各位领导、专家为我院带来宝贵的意见和建议,为我院的科研、医疗与疾病防控工作指明发展方向。
随后,课题组负责人、内分泌一区副主任刘曙艳向各位领导专业的人介绍一附院的科研概况,并汇报了2024年河南省科技攻关项目《焦作市不同水碘地区居民碘营养状况与Graves病发病机制相关性研究》的研究意义、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及进展情况。该项目计划通过对焦作市区饮用水为南水北调工程水和武陟县居民主要饮用水的碘含量和尿碘、盐碘、血清碘、甲状腺彩超和甲状腺功能结果等分析,再次评估焦作地区的水碘状况和人群Graves病的患病情况,并且进一步通过对比焦作地区不同水碘地区Graves病患者和健康人群的血液生化指标;肠道菌群和代谢产物的变化;免疫调控相关基因的多态性分析,初步探索高水碘、肠道菌群、Graves病之间的关系及发病机制。
王振辉院长首先充分肯定了一附院近年来在医疗、教学、科研、预防等方面做出的成绩,特别是科研项目、科研成果、高质量论文逐年增加。同时,学校成功获批生物与医药专业硕士学位点和临床医学本科专业,也为一附院的发展提供了更高层次的医教融合平台,使得临床实践与医学教育相互促进,互助互益,有力促进医院更好更快发展。
张宝庆副处指出附属医院是学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医学人才培养的主阵地。学校和医院之间将继续深层次地融合,积极探索科研合作新模式,构建科学技术创新体系,推进学科交叉融合,全面加强医学学科人才教育培训、研究队伍、优势学科、科研创新,加速研究成果转化,提升学科总实力、社会竞争力和区域影响力。希望一附院也要充分的发挥利用好学校的资源优势,积极促进附属医院高质量发展。
许小利科长发言时指出,在地方病防治工作方面,焦作地方病最主要是碘缺乏病相关疾病。我国自实施普遍食盐加碘预防碘缺乏危害策略以来,取得了辉煌成绩。但是随着消除碘缺乏病目标的实现,以及人们对健康的需求的提升,防治工作也要更加科学化、精细化。因此,本项目的研究具备极其重大的现实意义,填补了焦作市乃至全省在甲状腺疾病和地方病研究领域的空白,展现了科学性、先进性和实用性。他表示,在项目开展过程中,各环节要加强质量控制。最后,他预祝我们各部门单位科研过程中合作顺利,取得预期成果,为焦作市乃至更广泛地区的居民碘营养状况和Graves病的防治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
最后,河南理工大学医学院侯保华博士进行了《基金写作浅谈》科研讲座。他围绕国自然基金、河南省科技攻关项目申报,介绍了选题的依据、思路和方法,项目申报书的写作重点和难点展开讲座,并通过“现身说法”的方式,介绍了自己在申报课题中的宝贵经验和切身体会,对我院科研人员申报高水平的科研项目提出了宝贵建议。讲座结束后,侯博士同现场参会人员进行了热烈地交流。针对提出的问题,侯博士和各位专家从不同角度进行了详细解答。会后,大家都表示本次会议收获颇丰。
积极开展人群碘营养水平监测及科学补碘,有利于我市人民的健康发展。因此,本项目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并对甲状腺疾病的早发现、早治疗有较好的地域性指导意义。下一步,医院将与各位专家团队建立更加紧密、深入的合作伙伴关系,共同开展前沿课题研究,培养优秀医学人才,推动我院乃至我市医疗卫生事业的全面发展。